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網公布了2024—2025年度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錄制演員(劇目)入選名單,民進會員、淮安市文化藝術中心著名淮海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許亞玲憑借淮海戲《樊梨花點兵》成功入選。
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是由中央宣傳部指導、文旅部組織實施,納入文化改革和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國家重要文化工程。該工程旨在保護傳統戲曲,通過選取當代戲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劇目,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反復加工提高,留下完美的藝術記錄。該工程入選演員以文華表演獎和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為主,劇目均為代表本劇種的經典劇目以及本劇種獨有的瀕臨失傳的傳統骨子劇目。劇目有傳承價值,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凝聚劇種表演藝術精粹、展現戲曲藝術獨特魅力。
許亞玲,藝名“小楊秀英”,民進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現任淮安市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國家一級演員。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傳承人,江蘇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副主席,淮安市文聯副主席,淮安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代表作品有:淮海戲《秋月》《大唐女帥》《原野》《紅樓夢》《節婦吟》《抬花轎》《梨花情》《天下民心》《蕩湖船》《回娘家》《趕集》《夜深人不靜》《潑姐罵雞》《孤島夫妻哨》《討釵》《皮秀英》《樊梨花點兵》《打餅》等。
在四十多年的舞臺藝術生涯中,許亞玲對淮海戲藝術刻苦鉆研,孜孜以求,終克紹箕裘,跨灶前人。她唱做并舉,基本功扎實過硬,文武兼備,戲路寬泛,是淮海戲舞臺上武旦“打出手”(蹋槍)首開先河者,扮相清秀俊美,唱腔細膩、圓潤、甜糯、清新。舞蹈身段躍翻騰挪,柔美婀娜,表演生動靈巧,舞臺形象鮮活、傳神。她的代表作品《趕集》《回娘家》《夜深人不靜》《秋月》已傳授多名學生,還被多家戲曲院團移植演出。她光前裕后,為淮海戲藝術的發展創新,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是淮海戲“楊派”傳人。她的舞臺表現范正、態美、度準 、情濃,剛柔并濟,收放自如,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藝術特色,幾十年來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許多劇目和唱段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和傳唱。
許亞玲2013年首次將淮海戲帶上央視戲曲春晚,2019年參加了新年元旦晚會,擴大了淮海戲的知名度,成為淮海戲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主演的多個劇目先后獲中國戲劇獎梅花獎、第三、四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大賽優秀劇目獎、優秀表演獎和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獎。先后入選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工程”、省宣傳系統“五個一批人才”、省第四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2017年淮海戲《秋月》入選江蘇省文聯“名家名作工程”,2019年入選江蘇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和淮安市“名師帶徒”計劃的名師。被江蘇開放大學特聘為客座教授,是“京杭大運河江蘇流域戲曲文化傳承與創新工程”首批特聘專家。為推廣淮海戲,在2012年她開始戲曲進校園工作,十幾年來在眾多學校親自授課從未間斷,為淮海戲的普及、傳播、傳承和發揚光大做出了杰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