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會組織新會員開展參政議政調研活動
為深化新會員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認知,助力文化自信建設,2025年4月9日,民進常州市委會組織近50名新會員赴宜興開展紫砂文化專題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后走訪宜興隆源紫砂、九雋紫砂美術館、木石·陶文化數字產業園,深入探討傳統工藝與現代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市委會機關人員和特邀會員參加了調研活動。
大家來到宜興隆源紫砂,新會員們觀摩聆聽了國家級非遺“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的完整工藝流程。從選泥、制坯到雕刻燒制,非遺傳承人現場講解了紫砂壺的誕生過程,并講述了紫砂文化六百年的歷史脈絡。會員們與匠人展開互動,深切感受到“一方水土一方器”的匠人精神。企業負責人表示,隆源作為宜興紫砂行業歷史最悠久的品牌之一,以“恪守古法、傳藝育人”為核心使命,始終堅持以傳統技法為本,通過師徒制培養新生代傳承人,每年培育青年工匠超百人。
在九雋紫砂美術館,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史小明帶領調研組賞析了《九雋雅集》等當代紫砂藝術精品,九位大師以個體藝術追求匯聚成群體創新勢能,讓紫砂從“非遺名片”升維為“時代美學符號”,內展陳列突破傳統器型限制,將書法、雕塑、繪畫與紫砂結合,打造出兼具實用性與收藏價值的文化IP,為傳統工藝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鮮活的范本。九雋以美術館為窗口,推動紫砂文化走向國際舞臺,講好中國非遺故事。非遺傳承人史小明在座談會上提出:“紫砂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創新,既要扎根傳統美學,也要回應時代需求。”會員們圍繞藝術衍生品開發、跨界合作模式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木石·陶文化數字產業園展示了紫砂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該園依托宜興深厚的紫砂陶文化產業基礎,以國內領先的數字技術和創新商業模式為驅動,聚集紫砂陶產業資源,互聯網平臺資源,打造集產業服務、產業孵化、產業優化管理的創新型園區。新會員們高度評價“文化+科技”的融合模式,認為此舉為傳統工藝突破地域限制、開拓年輕市場提供了新思路。
會員們還參觀了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和宜興陶二廠。
民進常州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戴曉娥指出,此次調研既是文化尋根之旅,也是創新發展課堂。她強調,民進會員應立足界別優勢,圍繞傳統工藝振興、數字文化新業態等課題建言獻策,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新會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持續關注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的協同創新,在履職實踐中彰顯新時代參政黨的使命擔當。
(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