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為以文化界為主界別之一的民進,始終以推動文化發展為己任,緊跟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自身所長與中心大局所需緊密結合,發揮特色優勢,勇于擔當作為,積極發揮參政黨作用。
今年恰逢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八十周年,丹陽民進將通過開展各類活動,恪守初心,發揮界別優勢,擔當文化使命,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民進力量。
6月14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在民進鎮江市委會副主委、丹陽市政協副主席陳建紅的帶領下,民進鎮江市丹陽基層委員會班子成員及文化支部部分會員一行來到丹陽市美術館,參加由丹陽基層委協辦的以“琴黹和鳴”為主題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演活動。
古琴與正則繡這兩項非遺技藝,一個以聲傳情,一個以針達意,共同訴說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其中正則繡是民國初年產生于江蘇丹陽私立正則女子學校的一個新的藝術品種,它變繡為畫,是與繪畫平行的造型藝術。創始人為我國著名的美術家、教育家呂鳳子先生。
本次活動特邀呂鳳子嫡孫、民進會員、正則繡第三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非遺亂針繡代表性傳承人呂存親臨現場,館內同步展出了呂存的正則繡作品,觀眾可近距離感受正則繡“用針作繪,引線入畫”的藝術境地。
呂存以正則繡非遺藝術為載體,通過知識講授、現場展演、互動交流等方式,讓觀眾深入領略非遺魅力。視聽交融的展演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活動現場,呂存將其正則繡力作《訪仙》捐贈給丹陽市美術館,這幅作品將作為丹陽文化記憶的組成部分永久珍藏。
本次活動通過多種形式,讓非遺“活”了起來,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也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體現了民進鎮江市丹陽基層委為文化強市建設恪盡民進力量的擔當。
(供稿:景嵐)